首页 科普宣教 科普活动 正文

广州市医学会优秀科普视频展播(五十四):泌尿系统健康科普

发布部门:学会事务部 发布时间:2025-02-18 浏览次数:5

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广州市医学会发起优秀医学科普视频展播活动。经广泛发动,广州市医学会各专科分会积极踊跃投稿,优秀科普视频作品将在广州市医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官方网站等渠道进行展播,欢迎大家浏览了解更多更新的卫生健康资讯,不断提升自身卫生健康意识和素养。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泌尿系统是人体代谢产物的重要排泄途径,还能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并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维系泌尿系统健康不仅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更是预防多种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必要基础。在本期,我们展播来自血液净化学分会、老年医学分会和泌尿外科学分会的部分优秀科普视频,分会专家将介绍肾脏保健、激素使用、痛风防治,以及其他泌尿系统健康相关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大家对泌尿系统健康的认识,欢迎大家观看学习。

 

(1)保护肾脏,从你我做起

作品来源:血液净化学分会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彭晖、李薇

作品简介:人人享有肾脏健康,为意外做好准备,支持弱势群体。本科普作品主要通过介绍健康人群如何保护肾脏的八大举措:一、多喝水,少憋尿;二、多运动,保持合适体重;三、少熬夜;四、限制盐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五、戒烟,戒酒;六、控制血糖;七、控制血压;八、谨慎用药。呼吁大家要重视肾脏健康,定期体检。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护肾意识,养成健康习惯,呵护我们的肾脏健康。

关键词:肾脏健康、保护肾脏、保护肾脏八大举措

 

(2)肾重管理之一切从“磷”开始

作品来源:血液净化学分会

作者信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肖娟、李英娜、李月明、陈旭

作品简介:一、高磷血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正常人体血磷浓度在0.81-1.45mmol/L,当血清磷浓度超过1.45mmol/L,即诊断为高磷血症。二、高磷血症的危害:1.高磷血症可以导致皮肤瘙痒;2.引起和加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诱导血管钙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三、如何有效控制血磷:高磷血症的治疗,遵循3D原则,3D指的是diet(低磷饮食)、dialysis(透析)、drug(药物),血磷的控制需要从饮食、透析、药物三个方面着手,并且这三方面同等重要。

关键词:血液透析、皮肤瘙痒、高磷血症

 

(3)巧用红花酒,內瘘无烦忧

作品来源:血液净化学分会

作者信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学、肖娟、李英娜

作品简介:截止2022年底,我国透析患者突破100万!其中血液透析患者占84万,使用动静脉內瘘透析的患者约占80%;透析是将血液引出体外,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和水分后会输体内的过程。大部分透析患者长期使用內瘘来透析,通畅成熟的內瘘是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患者延续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保障!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红花与酒精协同作用下,能增强内瘘血流量,促进内瘘血管扩张,能有效促进新内瘘早期成熟;同时能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有效减少内瘘狭窄、堵塞、血管硬结的发生。红花酒的配置方法:50g红花加入500ml 53%Vol的白酒浸泡14天,过滤去渣后即可使用。使用方法:新建内瘘术后拆线后使用,已开始穿刺的内瘘在透析结束24h后使用;用无菌或者清洁纱块浸入药液后取出,以不滴水为宜,在内瘘血管走形部位进行外敷,再使用保鲜膜包裹内瘘血管行径;每次30min,每天2次。红花酒效果明显,配置与使用方法简单易行,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红花酒湿敷是一种十分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瘘、红花酒、内瘘狭窄、内瘘堵塞

 

(4)肾友谈“激素”色变,你用对了吗?

作品来源:血液净化学分会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吴佩芝、周颖、刘珂珂

作品简介:糖皮质激素由于具有出色的抗炎、抗过敏、退热等作用,是多种肾脏疾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常见副作用常见有以下这些:①药物性库欣综合征;②类固醇性糖尿病③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④低钾血症(大剂量激素治疗时易出现);⑤消化道出血(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出血和穿孔);⑥感染(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处);⑦眼睛并发症(激素性青光眼和白内障);⑧神经和精神异常。激素使用要点:①建议早上8点左右顿服,并且是饭后半个小时服用,减少对胃肠道刺激;②遵医嘱使用护胃、补钙药物,预防骨质疏松;③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眼睛及骨密度的检查;④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减停药物,不能擅自减停药物;⑤勤更换衣物做好个人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勿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观察自己有无呕血或大便带血情况;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用药期间感染。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副作用、使用要点

 

(5)糖皮质激素使用注意事项

作品来源:血液净化学分会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世环

作品简介:糖皮质激素是肾科常见用药,因药物的特殊性,所以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特性、外观、作用、服用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非常必要及非常有意义。减轻患者焦虑,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帮助患者尽早康复,特制作此视频,供患者参考学习。本视频分为肾科常见糖皮质激素种类、糖皮质激素作用及治疗肾科常见疾病、常见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这几部分展开讲解,采用以图为主,图文相结合的方式,从患者角度,通俗易懂,让患者简单快速有效学习该药物,缓解焦虑,更好地接受治疗,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自我管理

 

(6)预防痛风:管住嘴,迈开腿

作品来源:血液净化学分会

作者信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柯春艳、伍康盼、庄博苏

作品简介:通过介绍痛风的定义,好发部位,好发人群和危害,从健康饮食,纠正不良习惯,合理锻炼身体方面防治痛风。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饮食、运动

 

(7)血尿酸高到多少需要药物治疗?最佳目标值是多少?

作品来源:老年医学分会

作者信息: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吴文法

作品简介:血尿酸升高除了引起最常见的痛风发作之外,还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明确相关,可以说是健康的隐形破坏分子。所以我们要重视血尿酸水平的管理,那血尿酸高到多少需要服药治疗?最佳目标值是多少?结合最新出炉的《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下面我们将为您揭秘!

关键词:血尿酸、痛风、药物降尿酸

 

(8)输尿管支架管(双J管)护理知多点

作品来源:泌尿外科学分会

作者信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巧珍、刘娜、吴文起、俞丹

作品简介:输尿管支架管,又称双J管、D-J管、双猪尾导管,它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积水等上尿路手术及体外冲击波碎石前、输尿管狭窄等治疗。双J管能起到支撑输尿管、引流尿液,解除输尿管结石、炎症、水肿等原因造成的暂时性梗阻,防止输尿管狭窄、粘连堵塞的作用。双J管在体内一端的环圈位于肾盂,另一端环圈位于膀胱,留置双J管后会会出现轻微腰痛、血尿、尿痛等不适症状,多数症状能自行缓解,不需特殊处理。日常生活中,留置双J管期间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多饮水:心功能、肾功能正常情况下,保证每天饮水2000ml以上,不但可以防止感染,还可以避免双J管壁结石形成;第二,不憋尿:防止膀胱内尿液过多时,尿液顺着双J管返流到肾脏;第三,避免腰部剧烈活动等,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第四,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引起咳嗽。双J管根据其材质、病情及手术方式,将在体内放置数周至数月不等,患者需按时回院拔除双J管。

关键词:双J管、应用范围、作用、日常护理要点

 

(9)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体位辅助排石

作品来源:泌尿外科学分会

作者信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赵风进、张智铭、周泽文、钟燕斐

作品简介: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普及,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已成为肾结石的最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是输尿管软镜通过输尿管进入肾内,应用激光等能量平台将结石击碎,碎石通常需术后随尿液逐渐排出体外。如果碎石不能完全排出造成结石残留,是肾结石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患者,除了多饮水、口服药物排石以外,居家体位辅助排石是促进碎石排出的重要方法。那如何进行体位辅助排石呢?肾盏分为肾上盏、中盏、下盏,选择何种体位排石与结石的位置有关。对于上盏、中盏结石,可采用跑步、散步、跳绳等,也可以采用筋膜枪振动辅助排石。肾下盏的结石常需采用倒立体位才能促进结石排出。我们这里为患者展示了3种倒立体位排石的方法:(1)胸膝位倒立;(2)侧卧位倒立;(3)俯卧倒立(具体方法详见视频)。希望肾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的患者通过该视频的学习,能够排净碎石、减少结石复发。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碎石、肾结石、体位辅助排石

 

(10)如何科学的喝水

作品来源:血液净化学分会

作者信息: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江少婷、徐好、杨云和

作品简介: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多喝水”,但如何科学饮水却总是被忽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如果饮水不当也可能危害身体健康。本视频根据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就如何科学饮水进行了健康科普。视频中就饮水少的危害、机体缺水的信号、每日饮水量的多少、饮用水的选择、如何养成主动喝水的技巧、何种情况需要增加饮水量、何种人群需要限制喝水等问题进行了科普。

关键词:补水科学、限制喝水、健康科普、肾脏病

 

【声明:本文和视频内容仅供科普学习使用,如您有任何疾病问题,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或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科普视频内容仅代表作者学术观点,不代表广州市医学会立场;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邮箱:gzma@gz.gov.cn】

 

往期科普视频观看方式:

通过广州市医学会微信公众号科普视频合集或视频号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