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宣教 科普活动 正文

广州市医学会优秀科普视频展播(五十三):癌症防治科普

发布部门:学会事务部 发布时间:2025-02-05 浏览次数:67

为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广州市医学会发起优秀医学科普视频展播活动。经广泛发动,广州市医学会各专科分会积极踊跃投稿,优秀科普视频作品将在广州市医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官方网站等渠道进行展播,欢迎大家浏览了解更多更新的卫生健康资讯,不断提升自身卫生健康意识和素养。

每年的24日是“世界癌症日”。癌症,亦称恶性肿瘤,由细胞恶性增生引发,具侵袭性和转移性。癌症的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必要时也会结合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方法。治疗后的预后取决于癌症的种类、阶段、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等因素。癌症的预防主要依赖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积极锻炼,避免烟草和过度饮酒,定期检查等。在本期,我们展播来自影像技术分会、放射治疗学分会、肿瘤学分会的部分优秀科普视频,分会专家将介绍乳腺癌筛查、肿瘤放疗、肿瘤转移的相关科普知识,有助于提高大家对癌症防治的认识,欢迎大家观看学习。

 

(1)为乳绸缪——乳腺癌筛查小常识

作品来源:影像技术分会

作者信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陈成燕

作品简介:本科普视频介绍女性高发的癌症-乳腺癌的概念、危险因素与表现,告诉我们乳腺癌筛查的方式(乳腺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有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醒广大女性一定要重视乳腺癌筛查,为乳绸缪,呵护健康。

关键词:乳腺癌、B超、钼靶、筛查、活检

 

(2)乳腺癌筛查核磁共振比钼靶、超声好吗?

作品来源:影像技术分会

作者信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刘玉云

作品简介: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现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提高乳腺癌的验出率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对于乳腺癌影像学筛查,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建议。对于一般风险人群,推荐从45岁开始进行乳腺癌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单独使用乳腺超声进行筛查;对于致密型乳腺的一般风险人群,推荐使用乳腺X线检查联合乳腺超声进行筛查。对于高风险人群,推荐从40岁开始进行乳腺癌筛查,推荐每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推荐使用乳腺X线检查联合乳腺超声进行筛查;对于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可考虑使用乳腺核磁共振筛查。结语:每种检查都有它的优缺点。钼靶优势在于看钙化灶,尤其是沙砾样的钙化,这是核磁共振和超声都不能做到的,但是有辐射。超声在于对肿块的性质做出判断,短期内可反复检查,年轻、妊娠、哺乳期的妇女可首选超声作为影像学检查。磁共振用于乳腺癌的分期评估,对发现微小病灶、多中心、多病灶及评价病变范围有优势,但是价格贵、耗时长和噪音大等。所以乳腺癌筛查,核磁共振不比钼靶、超声好!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关键词:乳腺癌筛查、磁共振、钼靶、超声

 

(3)放疗是如何治愈肿瘤的?

作品来源:放射治疗学分会

作者信息: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李杰

作品简介:放射治疗是使用射线与组织细胞发生直接与间接作用从而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本科普视频对放疗是如何治愈肿瘤的进行介绍。

关键词:放射治疗、电离辐射、DNA双链

 

(4)乖乖兔的神奇放疗之旅

作品来源:放射治疗学分会

作者信息: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李娟、张星、张富强

作品简介:本视频用可爱动物的形象,让孩子代入其中,用绘本的视角,用隐喻故事的方式表达,让儿童用新角度理解放疗,帮助孩子了解放疗,提高孩子放疗依从性。

关键词:儿童、放疗、绘本

 

(5)肿瘤患儿放化疗后胃口不好怎么办

作品来源:放射治疗学分会

作者信息: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艾茹玉

作品简介:对于肿瘤患儿放化疗后胃口不好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饮食调理、保持心情愉悦、适量活动、营养补充剂和咨询专业医师等。通过合理的调理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饮食状况和生活质量。同时,也需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键词:肿瘤、放疗、化疗、胃口、营养

 

(6)走近颅内生殖细胞瘤

作品来源:放射治疗学分会

作者信息: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李娟

作品简介:颅内生殖细胞瘤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殖细胞肿瘤,是发源于胚生殖细胞的一组异质性肿瘤,亦在是松果体区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本视频用简易问答的形式为大众介绍了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起因,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等。

关键词:颅内生殖细胞瘤、起因、临床特征、治疗方式

 

(7)髓母细胞瘤知多少

作品来源:放射治疗学分会

作者信息: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李少群

作品简介:髓母细胞瘤(MB)是儿童最常见的胚胎性脑肿瘤,起源于小脑或脑干背侧。70%的MB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MB形成与某些遗传性癌症易感综合征和胚系基因突变相关。我们去认识这些相关的突变基因和癌症易感综合征,就有助于我们早预防,早诊断MB。胚系突变(Germline mutations),也叫种系突变,这种突变就会导致我们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相同的变异,并可能影响个体的外貌、性征等特征。胚系突变具有遗传性,可以从上一代遗传给下一代。一些胚系基因的突变可能会诱发疾病。除了胚系突变,还有一些遗传性的癌症易感综合征是和髓母细胞瘤相关的。癌症易感综合征是指这一类人特别容易得癌症。所谓的综合征是指多个病症的组合,意思就是它不止一种疾病或者症状体征。有这一些综合征的病人除了特别容易得髓母细胞瘤外,还很容易得其他的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甚至生长发育异常。所以对于髓母细胞瘤的患者来说,检测发病相关的胚系突变基因对受累的患者、兄弟姐妹、父母以及潜在的其他家庭成员在癌症检测、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的作用,对已确诊的伴有疾病相关的胚系突变基因的MB患者,其家属建议行遗传咨询和相关基因的检测。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儿童、神经肿瘤、遗传、突变

 

(8)肿瘤脑转移,还能治吗?

作品来源:放射治疗学分会

作者信息: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甄俊杰

作品简介: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诊断技术的进步,肿瘤脑转移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不少患者和家属听闻发生了脑转移后,都非常焦虑和担心,甚至认为没必要再治疗了,这种对脑转移瘤片面和不正确的认识使很多患者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和机会。本作品旨在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脑转移瘤的基本知识,针对大家疑惑的主要问题,如“哪些肿瘤容易发生脑转移瘤?”、“脑转移瘤会引起什么症状?”、“需要做什么检查来诊断脑转移瘤?”、“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治疗后还能生存多久?”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希望能通过该作品,推动普及脑转移瘤的防治知识,满足患者和家属的知识需求。

关键词:肿瘤、脑转移、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

 

(9)肿瘤骨转移:“骨噬”之痛

作品来源:肿瘤学分会

作者信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晓雯、邓燕贞

作品简介:本作品通过肿瘤常见转移--骨转移科普视频,基于临床真实护患、医患对话的视角,进行相关健康宣教。癌细胞有个特点,喜欢从原来的地方游走到另一个地方,它可沿着血液找新地方“安家落户”,骨骼往往是癌细胞最喜欢的新家之一。骨转移是肿瘤患者及家属最恐惧听到的消息,确诊骨转移,都认为患者已“无药可治”,只能“坐以待毙”。事实真是这样吗?关于骨转移,相信以下问题的解答,是你真正需要的。骨骼就像支撑高楼大厦的钢筋,撑起了我们的身体。如果钢筋出了问题,大楼会随时面临着倒塌的风险,我们的身体同样如此。如果我们的骨头被癌细胞侵蚀,该如何应对呢?视频将从介绍肿瘤骨转移是怎样发生的、发生率及好发哪些癌种?肿瘤骨转移有哪些临床表现?肿瘤骨转移应该如何治疗?骨痛及骨转移疼痛的区分?骨转移患者应如何保护骨骼,骨转移的你该怎么吃?五大部分带你了解肿瘤骨转移。

关键词:肿瘤骨转移、骨痛、保护骨骼

 

【声明:本文和视频内容仅供科普学习使用,如您有任何疾病问题,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或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科普视频内容仅代表作者学术观点,不代表广州市医学会立场;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邮箱:gzma@gz.gov.cn】

 

往期科普视频观看方式:

通过广州市医学会微信公众号科普视频合集或视频号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