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学会事务部 发布时间:2025-02-11 浏览次数:62
2023年度广州市医学会医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共收到32个单位会员选送参评论文688篇,符合评选要求篇数为625篇。经过专科分会初评,评选出论文317篇。广州市医学会于2024年12月11日召开论文复评会,由复评专家委员会对初评论文进行复评,评出一等奖论文10篇。
获奖论文题目:
Interferon stimulated immune profile changes in a humanized mouse model of HBV infection
干扰素刺激HBV感染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免疫谱变化
第一作者:王亚萍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报送分会:广州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肝病学分会风采介绍:
广州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历经多年不懈努力,分会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分会委员由28家医院、52位肝病相关专业专家组成。肝病学分会积极举办全国和区域性肝病学术会议及科普活动,注重多学科协作,携手努力,积极进取,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继续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劲头,推动肝病学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为全面提升广州市乃至大湾区肝病医疗服务水平和肝病学学科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论文简介:
干扰素是目前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公认的临床药物。但干扰素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机制未明,干扰素具有明显种属特异性,故缺少人干扰素相关的动物模型。因此,建立人干扰素功能研究的替代性模型的需求极为迫切。
本研究首先通过基于CRISPR/ cas9的敲入策略构建了I型干扰素受体人源化小鼠(huIFNAR小鼠)。并体外通过huIFNAR小鼠和人PBMCs对人IFN刺激的基因表达谱对比实验,证明该小鼠模型可模拟人对人源IFN刺激的免疫应答特征,支持该huIFNAR小鼠可作为人干扰素研究的替代模型。随后,研究了脑、血、肺、心、肝、脾、肾、肌肉、肠9个主要组织对人干扰素刺激的体内应答图谱。首次揭示了健康个体对人干扰素应答的组织和器官特异性。最后,构建AAV-HBV慢性HBV感染模型,评价人干扰素的抗HBV作用。人长效干扰素治疗15周可显著降低HBsAg和HBeAg,甚至实现HBsAg血清转化,成功模拟了干扰素在临床上的长期治疗效果。
获奖小结:
本研究建立的huIFNAR小鼠能够真实地响应人干扰素刺激,并揭示了在健康人体内无法检测的 IFNα 对人类组织的特异性刺激。同时在该模型中发现PEG-IFNα2治疗成功抑制肝内HBV复制,实现HBsAg血清转化。该小鼠模型为研究干扰素体内的功能和评估干扰素实现HBV功能性治愈机制提供了平台,且在人IFN相关抗病毒和疫苗开发和评估中具有应用潜力。
感谢广州市医学会对本文与本团队工作的认可,同时感谢本文所有参与作者数年来做出的努力。未来,本团队将在研究乙肝功能性治愈的道路上继续深耕,争取为国家实现“消除乙肝”这一目标贡献一份力量。